1月份全国出口钢材465万吨
阮英梓强调,后湖农场要抓住发展机遇,继续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把农场规模做大做强,确保农业增效,农工增收。
会议提出,要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潜江新闻网讯 (记者 尹铃瑕 徐晓雅)3月24日上午,潜江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市人民会堂召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桂华主持会议。市领导张宗光、尹本武、关成林、朱华灿出席会议。加强领导、统筹协调,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潜江新闻网讯 (记者 尹铃瑕 徐晓雅)3月24日上午,潜江2010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市人民会堂召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市领导张宗光、尹本武、关成林、朱华灿出席会议。并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努力建设我市的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冶金机械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大企业规模,做长产业链,发挥集群效应,拓展产品市场,做大做强了产业集群:以油田盐化厂和市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建成全省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基地。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只有这样,我市的工业经济才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展翅翱翔。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除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外,其它产业集群难以形成,产业链条没有延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市工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能耗大,污染重,效能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链的延伸不够。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纺织服装产业聚集企业72 家,年销售额达54.2亿元,潜江裁缝已成为全国劳务品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聚集企业34家,年销售额达24.3亿元,小龙虾誉满海内外,不产品出口占全省的60%以上。十一五时期,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招商、务实招商,强化招商措施,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升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实现了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循环招商模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工业发展步伐加快。
以潜江制药、永安药业、潜龙药业、江赫医材、福好医材为依托,建成医药医材生产出口基地。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培育中小企业成长成效明显。人才引进,专业技工、融资渠道、土地瓶颈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比较突出。
全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潜江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张金经济开发区)。以晶鹏纺织、金松纱业、东颢、一帆制衣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建成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基地。
工业园区3个(杨市总口工业园、江汉盐化工业园、后湖工业园),市政府投资3亿元,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坚持以园区为载体,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这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潜江日报 记者 朱振雷) 。以华盛铝电、幸福铝材为依托,建成全省重要的铝及铝制品生产基地。工业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没有自主知名品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坚持三个一批战略,支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排头兵企业,培育一批成长企业,2005年全市规模企业183家,2010年底,规模工业企业达282家。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金华润化肥由一家破产的小碳肥厂发展成为省内综合性的化工企业;金澳科技投资近20亿元资金进行技改扩规改造,企业具备了年产能百亿元的大型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化工产业聚集企业30家,年销售额达36.2亿元, 2008年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调度。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6亿元,预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6亿元,是2005年的3.5倍。
巨源油业、尝相思、园林青和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为依托,建成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及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工业园区3个(杨市总口工业园、江汉盐化工业园、后湖工业园),市政府投资3亿元,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坚持以园区为载体,实施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据不完全统计,化工产业聚集企业30家,年销售额达36.2亿元, 2008年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调度。
以潜江制药、永安药业、潜龙药业、江赫医材、福好医材为依托,建成医药医材生产出口基地。只有这样,我市的工业经济才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展翅翱翔。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坚持三个一批战略,支持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排头兵企业,培育一批成长企业,2005年全市规模企业183家,2010年底,规模工业企业达282家。
人才引进,专业技工、融资渠道、土地瓶颈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比较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永安药业由年产4000吨/年磺酸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牛磺酸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过5亿元,潜江近20年来的又一家上市企业;华山水产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纺织服装产业聚集企业72 家,年销售额达54.2亿元,潜江裁缝已成为全国劳务品牌。
巨源油业、尝相思、园林青和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为依托,建成全省重要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及全省最大的水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以华盛铝电、幸福铝材为依托,建成全省重要的铝及铝制品生产基地。
以晶鹏纺织、金松纱业、东颢、一帆制衣等重点企业为依托,建成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基地。并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努力建设我市的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冶金机械等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大企业规模,做长产业链,发挥集群效应,拓展产品市场,做大做强了产业集群:以油田盐化厂和市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建成全省重要的盐化工生产基地。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6亿元,预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6亿元,是2005年的3.5倍。
金华润化肥由一家破产的小碳肥厂发展成为省内综合性的化工企业;金澳科技投资近20亿元资金进行技改扩规改造,企业具备了年产能百亿元的大型企业。我市工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能耗大,污染重,效能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产业链的延伸不够。
(潜江日报 记者 朱振雷) 。除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外,其它产业集群难以形成,产业链条没有延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十一五时期,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招商、务实招商,强化招商措施,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重点,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升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实现了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循环招商模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全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潜江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张金经济开发区)。